水深之處最新福音材料

2008年9月27日 星期六

2008年9月6日 星期六

《下江陵》李白

《下江陵》李白
朝辭白帝彩雲間,千里江陵一日還。
兩岸猿聲啼不盡,輕舟已過萬重山。

題解:
詩是寫景的。 這首詩大約是乾元二年(759年)春,李白流放夜郎,行至白帝城(在今四川奉節縣白帝山上)遇赦,將還江陵(今湖北江陵)時作。這首詩應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返還時所作。

唐肅宗乾元二年(759),詩人流放夜郎,行至白帝遇赦,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。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,水急流速,舟行若飛的情況。
首句寫白帝城之高;二句寫江陵路遙,舟行迅速;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;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,點明水勢如瀉。 全詩鋒棱挺拔,一瀉直下,快船快意,令人神遠。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: “驚風雨而泣鬼神矣!”


內容大要:
首二句寫離開白帝城沿江而下,行船迅速。「彩雲間」,狀白帝城之高。由「還」字,可以想像原先有一個逆水而上的艱苦過程。他這次行舟是在兩岸猿聲的一路伴隨之下,那猿聲猶在耳際,而船已穿過三峽重重疊疊的山嶺,進入平原地帶了。行船之迅速,心情之愉快,洋溢於字裡行間。

讀這首詩時,我們自然會想到《水經注‧江水注》中的那段記載:「自三峽七百里中,兩岸連山,略無闕處。重岩疊嶂,隱天蔽日。自非亭午夜分,不見曦月。至於夏水襄陵,沿溯阻絕,或王命急宣,有時朝發白帝,暮到江陵,其間千二百里,雖乘奔禦風,不以疾也。……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澗肅,常有高猿長嘯,屬引淒異。空穀傳響,哀轉久絕。故漁者歌曰:『巴東三峽巫峽長,猿鳴三聲淚沾裳。』












p.s.為什麼會選這首詩,詳情請到我在高雄的房間裡去瞧瞧就知道啦~